初中作文精神与物质的初中作文2024-11-21 21:30:38 精神的初中作文, 信仰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诚的信徒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会让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欧洲,教堂永远是最华丽的建筑。不同的是,欧洲人建教堂时会统筹兼顾;印度人却会为了建教堂而放弃建设,因为在他们心中,神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身为凡夫俗子的我很难理解,在一个收入水平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度里,人们会为了信仰甘愿在物质生活上委屈自己。据说欧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费上百年的间,因为他们只会用多余的财富来修建教堂,印度人却为了建教堂而节衣缩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狂热的信徒毕竟只是少数,没有人可以仅凭信仰而活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的支撑,信仰也就很难维持下去。缺乏物质根基、温饱难以维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社会面貌难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概念叫治世。所谓治世,必须是物质财富丰富,如此方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才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从没有听说那个朝代能够仅凭精神力量使得国家安定和谐。从太平道到白莲教,历史上的这些宗教组织在遭遇许多社会问题无法解决之时,只能被迫使用解决问题,而驱动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贫困与饥饿!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灭佛事件,就是政府为了社会安定而采用手段拆除了庙宇、道观。结果使得社会安定,国祚绵延。由此可见,一旦宗教信仰侵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反而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便在于其催人向善,若是仅仅着眼于礼神之地、礼神之人、礼神之物的奢华,恐怕就是舍本逐末了 许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于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给身处绝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历代统治者用作钳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说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论,寄希望于来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顺民;道教则教百姓安于现状,安贫乐道。欧洲的宗教也不例外,从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赎罪券盛行,宗教领袖总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来聚敛财富。前者导致了百姓安于现状,社会停滞不前;后者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贫困。这样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过我绝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种为了宗教信仰而放弃物质追求甚至罔顾生命的做法的得失优劣,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